本届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做法都是非常求真务实,这已被世人所称赞,真是得人心呀。 政府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尽管在多少天来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我认为大家谈的都是非常合理的。但我个人认为,本届政府提出以人为本,是一个最得力的治国方略,就是要求公务员在施政的过程中,以老百姓的事情无大小,国家尽最大的努力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以达到天下归心,天下太平,经济发展。孔子在《大学》里讲“欲治其国必先齐家”,欲齐家者必须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者,先改其知,致知在格物”。从我国的优秀传统理论看,公务员治国,是第五位,要治国以人为本,必须有前四位的支持。比如,没有高度的认识和治国的有关常识、文化,治国的诚意不够坚定,治国以人为本的心不正,治国没有修身,自己的道德品质极差,治国以人为本,自己的家人和九族在本人的大旗下还干着各种不正当的“一心向钱”的丑事。这样我们的各级施政人员去治国,以人为本能使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放心吗? 因此以人为本,我的理解以人为本应该使以人的教育为本,特别是施政人员以自己的知识、道德、法治观念为本。 以人为本,应该是人人都以本人的教育为本,人的教育应该是第一提高全民道德意识,遵守中国民族优秀传统的道德规范。不论是从国家领导人到农村老百姓,各行各业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的中国公民都应该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如果中国人离了具有中国传统优秀道德素质,那便不是真正的中国人了。中国人其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由于中国人有五千年的优秀传统道德文明,丢掉了五千年的文明道德历史,中国还有什么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特色的内涵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内容。我认为: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意识是中国人民从远古至今行之有效的调整整个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推动如何调整生产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纲。当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更要求人人遵循这一道德规范,在生产关系中需要在大的方面社会稳定,更需要保持广敬博爱的人际关系。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高为本,自己有了“仁”者爱人的意识,不论干什么工作都关照他人的利益,以他人的幸福为幸福,这和2600年前老子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孔夫子的“泛爱众、而亲仁”的仁者爱人思想,和现代孙中山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毛主席的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都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只有解放全人类,自己才能得到解放是一脉相 承的,因此我认为,以人为本首先是以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高为本。 第二是以人为本以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为本,从法制的观念上来谈,法律是人们约束那些道德失缺到最严重程度而能不能在道德上把握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自己没有法律意识,可能在道德失缺的最后关头而触犯法律,有了道德法律意识,就知道了怎样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下去以他人为本。在道德为本系统和法律条文里,有关怎样以他人为本的常识都在其中。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讲“以人为本”,中央的高层次当然一切都很完善,但在地方上,特别是公务员在实施过程中,讲“以人为本”,有的甚至把以人为本是如何样去在老百姓中为自己谋私利,有的把以人为本理解为应该是以为他人服务,而是以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谋私利。有的把众人作为为他本人服务之根本。有的只有以老百姓为本,在群众中去自己的吃喝拉撒什么都有了。因此我个人认为,要从以自己的道德教育和法治观念的提高为本,如果自己的素质提高了,公务员在施政中以为老百姓服务为本,而老百 姓在行动中以他人的幸福、他人的快乐为本。这才叫真正的以人为本。 我强调以人为本,是以自己的道德教育为本,自己的道德为本的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第一是以自己的祖先的荣誉不因自己的行为不轨而受到耻辱骂名。如果因自己的行为不规范而使自己的祖先荣誉受到耻辱,这是自己忘了根本。第二是生我是娘,养我是党,不能忘记党的培养和教育,如因自己的行为使党的荣誉受到损害,也是忘了根本。第三是不能忘祖,中国的传统的优秀道德文明不能丢,法律意识不能忘,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符合中国优秀道德和法律规定的条文,也是忘了根本。如果自己首先能把握以上三个根本,本人在社会的行为中才能以他人为本,比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他还能爱他人的父母吗?一个连自己的父母之本都不顾,还能有好的思想对人民吗?所以要以人为本,首先应该是以自己为本,只有以自己为本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以他人为本。 经济发展和提高道德法治观念是唇亡齿寒关系,发展经济最根本的要调整好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对生产关系的内容要求,生产关系中的三要素是“1、所有制关系。2、人与人的关系,3、分配关系。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解所有制关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 92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已经解决了,不论实行什么所有制,只有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已经从国家级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都解决了。生产关系的后两个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发展生产中最活跃的关系,分配关系次之,因此我认为道德和法治是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最行之有效的理论范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好了,分配关系公平了,经济也就发展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党中央的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也自然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