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智库

张万准【每日一句话】—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点击量:185   时间:2025-02-24 16:21:54

张万准: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首先想到别人,叫“非以其无私邪”,在为他人的同时,自己的回报也在其中,叫“故能成其私”。

——

原句摘自 张万准《文化与道德》 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弘扬道教优秀文化>2001.11 

 

【原文】:

弘扬道教优秀文化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20世纪90代初我得到一本《道德经》,1991年读完第一遍后,1992年又读了第二遍,到1994年我已把《道德经》的全文基本上能背写下来。通过多年来的体会和实践,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确实是一部字虽五千但涵盖天地、文约义丰、博大精深的不朽著作。

一、老子是人不是神

据史书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战国时生于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他曾在周王室当过掌管史册典籍的官吏,孔子曾向他学过周礼。50多岁时离开东周西行入秦,经函谷关时写下《道德经》,后隐居秦地,即现在的陕西周至县的楼观台讲经。死后直到汉桓帝时人们才设立祠堂纪念他,《道德经》便成了汉代兴起的道教的主要经典,老子也被道教奉为“原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成了人们心中的神仙,《道德经》也被看作是预测必读之书。其实老子写《道德经》时也是一位普通人,只不过是一位有思想的普通人。但从后人对他的尊崇神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对世人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二、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认识误区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充满辩证思想的著作,也是一部朴素唯物论著作。由于历史的科学的局限性,一些人把老子“道生万物”的思想说成是唯心主义。《道德经》的第一章就讲述世界是“道”生成的。第四十二章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的起源,这里所说的“道”,就是指自然界,自然规律。由于2000多年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能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子等组合而成的。目前科学家已发现100多种元素,世界就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老子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用一个“道”字来解说,这个“道”是独立于人体以外的客观物质,这就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其次,老子在《道德经》中处处以“出世”的观点来谈“入世”。长期以来,人们把老子的思想、著作看成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好像老子就是不让人前进,让人只顾自己,不要去多管别人的闲事,看了《道德经》就干不成事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其实老子恰恰是从辩证的角度谈入世的,如“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说的就是只要没有私心邪念,所以就能得到满足。如“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里说的“不敢为天下先”,其实恰恰是“敢为天下先”,因为老子又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就是辩证法。再比如“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都充满了辩证的积极进取的思想。从老子的整个思想来看,他是用了一套看似消极的外衣包裹了一副积极入世的火热心胸,不过他的话不如儒家讲的直白罢了。比如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首先想到别人,叫“非以其无私邪”,在为他人的同时,自己的回报也在其中,叫“故能成其私”;孔子的“忠恕”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孙中山讲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毛主席讲的“为人民服务”等,都和老子的话有相通之处,都是“非以其无私邪”。老子不敢为天下先,而他为什么还要写《道德经》,别人没写,他写了,不是“为人先”吗?波兰一位学者认为环保思想的起源在中国,那就是老子,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把人类和自然看成了一个整体,让人效仿天道——自然之道。这不仅走在了他那个时代的前面,而且也走在了当今人的前面。

三、老子《道德经》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国家还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体制上还有些不适应的方面。拿过去来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生产资料是国家的,生产原料由国家供给,产品靠国家包销,利润上缴国家,企业盈亏由国家包本,企业搞好搞不好和个人关系不大,有的厂长、经理今天这个小厂子搞不下去了,明天再去另个厂子当厂长、书记,不但不降级反而还可以升级,企业不存在破产问题。市场经济的企业主就不同了,特别是民营企业,资金是自筹贷款,原料靠自己采购,产品靠自己找销路,企业自生自灭,完全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因此,现在的企业法人就要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兮,若无所归。”沉沉稳稳一定要把自己的事当事干,不要人云亦云,忘记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

 

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德经》更是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理论。如“治大国如烹小鲜”。政策不能轻易变动,不能朝令夕改,不能使老百姓因改革多变而失去信心。如“味无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就是说要有知足感,在名利面前,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为无为”,就是在施政的过程中,不能不为,不能胡作妄为,一切都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事无事”,就是公务员在施政过程中,要廉洁自律,不能把好事办成坏事,让人民群众不满意。如“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说执政者要处处事事给老百姓做出表率,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要求百姓不能干的事自己首先不干,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人民。再如“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等等,都值得从政者认真琢磨思考,吸取老子思想中至今还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精华。

四、学习发扬老子《道德经》的思想理论,为今天的经济建设服务

据报载,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杨淑子教授,要求他的博士生人人学习《道德经》,并明确提出:“想戴博士帽,先过老子关”。他认为学了老子《道德经》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二是可以增强民族责任感;三是可以学到更好地做人做事理论。像杨教授这样的科学家,尚且把《道德经》作为培养博士生的必修课程,我们道协和道士,就更应当很好地学习研究《道德经》的思想理论了。我们学习《道德经》要从切近处做起。首先让人民大众正确地了解我国土生土长的自己的宗教——道教真谛,学习和发扬道家的思想理论,使道家思想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使道家思想为调整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服务;使道家思想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001年11月8日)



专家智库
  •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 誉满乾坤

    誉满乾坤

  •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 岁月峥嵘

    岁月峥嵘

  • 生活䲜䲜

    生活䲜䲜

  •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