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准:树立“仁”人之心,就树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仁”是人的种子,“仁”在,人的种子就在;种子在,希望就在!
原句摘自 张万准《文化与道德》 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仁”是人的种子 》 2002.8 【原文选篇】: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我对孔夫子的“仁”的具体看法,大体是12个方面:一是对父母孝敬;二是夫妻间互敬互爱;三是对待子女仁慈、仁爱;四是对兄弟姐妹忍让友爱;五是对朋友同事、一般人关系上是推己及人;六是对国家忠贞热爱;七是对工作敬业爱岗、尽心勤劳;八是对自己是克己修身,自强不息;九是对自己的上级事上敬谨;十是对待自己的下级侍下宽仁;十一是对物质是节用爱惜;十二是对环境生态上是尊重自然。如果我们都能从这12个方面来思考,来实践“仁”的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无疑就会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我们现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当然要做很多工作,但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仁”。比如法律的制定,有了仁心,就会维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制度修订,有了仁心,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按人的利益需求设计制度。再比如效益和公平的问题,没有效益社会就不能发展前进,没有公平,贫富悬殊太大,富的便愈富,穷的逾愈穷,社会就会动荡不安,最终效益也会丧失。但要实现公平,就要有仁心仁术。你不愿受穷,也不要把穷施加到别人身上,要大家都过得去,进而共同富裕。 总之,树立“仁”人之心,就树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社会和谐了,人类自然也就会逾加繁衍昌盛,所以“仁”是人的种子,“仁”在,人的种子就在;种子在,希望就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