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出自:党建读物出版社)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共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光,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话出自《礼运·礼记》篇使我们的先辈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生动描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私有,没有暴力,没有盗贼,没有贫富差别,人人自由、平等、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如同一人的和谐社会。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是千百年来人们世世代代追求的社会目标。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这种美好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环境中不单是封建主义,也有资本主义,更可怕的是在世界列强的侵略,人民深受着三座大山的压迫,这使得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主主义革命先烈们以民族、民权、民生为革命目的,在这“三民主义”的号召下觉悟了的中华儿女在辛亥之年一举推翻了长达近三个世纪的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尧、舜、禹以后的长达3000多年、历经80多个朝代、500多个皇帝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历史上的辛亥革命之成功最大程度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就是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所对应的就是天下为私,封建的家天下,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实现社会“大同”,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方略、方针。实行民族主义,推翻满清政权,实现民族独立;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国家;实行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人人有饭吃。在这一伟大革命运动中,孙中山先生不仅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也改变了几千年我国人民的衣着习俗。几千年我国人们的着装官民贫富是有严格区别的。比如做官的不是蟒袍传带,就是长袍短褂,平常老百姓是没得穿的。这种服饰既不便于行动,又费布费料,谁怜女织之辛劳,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些官员穿上长袍服装,收受贿赂装在贴身处,因外面的衣服多而看不见。孙中山先生虽然在多个国家寻求学习治国之理论,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但他并没有学习外国之着装。他创造发明了国人皆可穿着的被后来人们称为国服的“中山装”。民国成立,中山先生出任总统,他没有制作什么总统服,就穿大家都可以穿的中山装。中山装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四个口袋朝外,短小精悍,既省布料也能表明我孙文四个口袋什么都不装,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心为公,一心为天下,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当官是为人民的。大家看孙文的口袋能装银元吗?孙文的口袋能装金条吗?那他的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他一个口袋装的人民自由平等,装的是人民,一个口袋装的是民生,一个口袋装的是民主,一个口袋装的是民权。由于孙中山先生的着装既有民族特色,又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体现了天下为公构建民主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理念。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基本的前提。
历史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服饰人人身着中山装,四个口袋装着马列主义,装着工人阶级、人民大众,装着小米,装着步枪。更体现了毛泽东讲的我们这支队伍是一切为着人民们的,一切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我们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正因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这样的宗旨,在这样的革命理念、革命行动、凝聚人心的革命的着装,革命才顺利成功,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彻底地推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穿什么,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完全是个人的自由化爱好,以舒适合体大方为宜。但我总想不明白的是,各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服、国服,唯独我们没有。民族服、国服,是一个民族、国人的重大标识,它本身就是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很强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我们不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这种服饰上的认同感、归属感、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是构建和谐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因此,我倡议:我们中华男儿不论是在外国、在本国正式场合都着中山装,中华女儿不论在外国、在本国参加正式场合身着旗袍,以彰显东方女性的温文、优雅、大方。这样中华男女服装特色才能与他国区分在一目了然之中。我们要外国人看一看,我们中国人是以天下为公,天下和谐,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的对世界负责任大国。财富是身外之物,不要在贴身的口袋装人民的财富。如果装了,口袋在外,装了多少人民都能监督到,不能让臭铜贴在玉体上,污染了玉洁冰清之骨。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有民族特色,民族气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身着中山装不但要中国社会和谐而且更重要的是世界和谐。以上是我对中山装发明者用心良苦的体会和感悟。谨以此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进一己之言。
(2011年7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