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懂点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佛教里常讲因果轮回,常讲报应,讲祖宗犯规殃及后人,等等,千古以来,这种观念束缚了无数人的思想,对此,我的看法和他们有很大不同。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信奉无神论者,我认为“人死如灯灭,无神也无鬼”,但是,在我心目中,的确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构成人体分子的“轮回”过程。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成长到灭亡,不断地进行着肯定与否定,再由否定到肯定等等的关系变化,这一过程符合物质不灭定律。人是碳水化合物,是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和动物界、植物界一样是生生不息的。孔夫子讲:“神鬼之事,吾也难明。”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鬼,我的回答是“肯定没有! ”但毋庸置疑,当人死亡,生命消散,无论是埋葬、火化,我都认为他肯定存在着一个人体分子自然轮回的过程。 从埋葬来看,人的坟墓里充盈CO₂,当年深日久,人的尸骨和棺材相继氧化逐渐腐烂后,组成人身体的分子逐渐分解成最小微粒会慢慢通过棺材和泥土的缝隙窜上来,这就产生了人体分子是不灭的,是永远在世上轮回的。由此推及凡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的分子都是不灭的,都有轮回的可能。人体骨头中的各种元素的粒子被自然界重新吸收,重新组成自己的品种所遗传。比如,被树木吸收则长成木材,被庄稼吸收长成粮食。树木供人所用,粮食被动物吃掉。人吃了生人,狗吃了生狗,猪吃了繁殖猪,这样就产生了人脱生各种动物的可能。佛教讲:一般不做好事的人,脱生不了人。骨头中的钙质可能因为固化所以难动,但骨头中的磷质却是流动的,它会悄悄蒸发出来聚集在坟墓之上。在自然界中,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是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的细胞、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过氧原子而和别的原子或基因相联结。其熔点是44.1°C,着火点是40°C,放于暗处有磷光发出。磷的拉丁名称phosphorum由希腊文phos (光)和phero (携带)组成,也就是“发光物”的意思,元素符号是P。当白磷在空气中氧化到表面积聚的能量使温度达到40°C时,便达到磷的燃点而自燃,这就是我们夏天在乡村墓地常能看到的所谓的“鬼火”。在黑漆漆的夜里,人们看到这些一闪一闪在坟头上的火苗时,常会惊恐地误以为“闹鬼”了,其实哪里有什么鬼怪!我们常说的“鬼火”其实是磷气体在空气中自动燃烧的现象。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森林里突然出现的漫天大火,我们说不明原因,认为它是自然起火,其实无非最初就是有只动物老死在那里,所幸没有被其他物类吃掉,尸骨间的磷质自燃而起,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另外佛教里说人做了坏事死后要被打到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我们今天对地球的结构已一清二楚,我搞了这么多年房地产,每幢高楼都要打地基,一打即60米深,地狱在哪里?说别人要下地狱的人,自己也都一股白色的氢气灰飞烟灭。如果说人死后真变为神鬼的话,从类人猿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可以说世界上各个角落都站满了不同时代的神鬼,哪有今天活人站立的地方。所以它完全是佛教的一套在包装, 但佛教按人做坏事的程度将逝者分成十八类,跟法律上视犯罪程度轻重量刑是一个道理,主要还是起着劝人学好震慑邪念的积极作用。 再从火化来看,人的尸骨被炉火分解后,分子结构割裂开来,飘散到空中,遇到空气中某些东西,就会结合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当分子落到地上,被植物吸收,或者粘附在飞禽走兽身上,被人吃后,就会自自然然地达到轮回。这就是我们过去常说人如果做了好事就会“升天”。我们可以继续顺着这一思路探究,比如当我们和人争吵或者生气极了时,常会说让某人下辈子变成猪之类的气话,其实这也是有可能的,试想想,在人的分子降落,或许很少的一部分分子凑巧就被猪吃了,被鸡牛马羊等等吃了,为它的身体基因所利用,加入动物体的家族中都是有可能的。另外换个角度看,当动物死掉后尸骨分解,一部分猪的分子,或者鸡牛马羊的分子恰恰被人吃了,则我们看到的奇怪景象是,有的人一生下来面相长的就像猪、牛、鸡,等等,在其后这些人的性格养成中,也和这些动物的精神习性顺为类似。再以制造汽车为例来说明这种轮回的变化,当一辆汽车制成下线后,崭新镗亮,开出去后很不幸,遭遇到一起严重的车祸,车身被撞得四分五裂严重变形而报废,废汽车被送到废品加工站,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回炉,在回炉的过程中,有些就成为新汽车的一部分,而有些则有可能就会成为自行车、拖拉机或者其他物体的一部分。 无论埋葬还是火化,人身体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的反应过程伴随其中的,倘若祖先做了好事善事,好事善事的基因和分子就会轮回下去,祖先做了坏事恶事,则同样也会得到传承和轮回,这就是报应和惠(殃)及三代之新说。祖辈做事,子辈帮忙,孙子辈因年龄小只能当旁观者,但孙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儿子继承父辈,由于父辈的影响,不断地被延续。俗话讲:老子英雄儿好汉,他爸卖葱儿卖蒜。对做事来说,轮回是没有的,因为它不存在有机的生物体,而因果影响是有的。比如,一些革命先烈的子女,由于他们的父母为共和国的建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因而得到党和政府的特殊照顾和帮助以及人民群众的同情与关爱,受到良好的鼓励和教育,成了国家有用的人才。而一些曾经祸国殃民者的子女,却因为祖辈的罪恶而被人们憎恨,常常难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甚至处处会被人鄙视、唾弃。最典型的像秦桧,因为陷害岳飞,搞了个“莫须有”,落得了个世人不齿,所以有“读罢宋史耻姓秦”的话。后人总结这种历史现象,概括为“父母作孽报在子女”,这就是因果报应。因此人们做事要想到给子孙留余地。父辈做了好事,人民群众就给晚辈回报,父辈做了坏事,晚辈就要背负很大的骂名。又如,父辈被收监,儿子整天背着包袱,低着头不敢见人。父辈当大官,儿子趾高气扬,阳气十足,没有精神压力,为社会做事心情愉悦,多出成果,多出政绩,发展就快了。佛教之所以能够流传如此深广,就在于它紧紧抓住了人是生物体这一属性。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原是印度净饭国王的儿子,锦衣美食玉女应有尽有,当他19岁理政前走出皇宫视察民情时,“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强烈对比深深刺激了他,民间疾苦让王子很是震惊,遂舍弃王子地位和一切身外之物,立志修行,救苦救难。他为此面壁潜心研究普度众生的理论整整12年,初步拟定出一套佛教理论,其主旨就是力图让天下人共同富裕起来,在此后49年的讲经历程中,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们不断学习、弥补和完善着他的理论,这套抑制人们不做坏事多做好事共同极乐的理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戴。其中说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因果报应论从精神层面都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在佛教于印度兴盛时,中国的孔夫子正在中国推行他的核心为“仁”的学说,它们都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开眼看世界的智慧结晶。佛教核心所抓的“因果关系”和孔子的学说中的忠恕、中庸、仁爱、礼义等都有共通之处,今天也可找到合理阐释,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六大范畴,“原因 与结果”就属于其一, 这就是佛教能够长期存在,儒学能够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在本文的最后,我奉劝人们,要像关学儒宗冯从吾于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在宝庆寺讲学时所说的那样:“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尽之矣。”并引录冯从吾的旧对一联与大家共勉:“做个好人, 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还有一副对联写得好:“读有益书精神爽, 行无愧事梦魂安。”人生在世,年不过百,当代的人寿命虽延长了许多,但也不过是七八十岁,有效工作时间只不过是三四十年而已。作为每一个人应该在有效的时间里做一些有益于社会、 有益于人民的事,善养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不欺天瞒人,力求达到人心和谐,社会和谐,天下和谐。恰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谆谆告诫的“死而不亡者寿”,只有这样才可能会给子孙带来一个好的因果,给自身存有一个好的轮回,唯愿诸君为国为人做事要三思啊!
(张万准于2018年3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