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读物

张万准:试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点击量:656   时间:2023-05-05 15:35:40

       偶然和朋友谈起“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话题,总觉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和实行,不仅存在着“广义”“狭义” 之分,面且还有理解的深、浅程度及态度的积极与否的差异。一般说,党中央文件是综合了各个方面的情况而从共性与高度提出的处理问题的原则与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则要靠我们各级官员自觉地、恰如其分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加以处理,以推动当地工作,使之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党中央政策的温暖,使人民群众从内心感受到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这是“广义”的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狭义”的保持一 致是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没有文件就不做,有文件也就是囫囵吞枣,不加消化,不领会精神实质,教条地去落实。甚至有的人忘记了党的纲领、宗旨以及路线、方针、政策,只求和上级或某领导个人“保持一致”。

       “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一个政治概念。它对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而言,都是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而要坚持这个原则,就必须首先自觉地和党的宗旨、纲要及现行主张站在完全相同的立场上,并从这个根本的立足点和大前提出发,理解和把握党中央所提出的具体奋斗目标、战略部署、政策方向等,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创造性工作,处理自己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决不允许在自己的工作和活动中出现同党的宗旨、纲要及现行主张相违背的言行。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党的纲领、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化为不同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向、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它们和党的纲领、宗旨一脉相通,是党的纲领、宗旨得以组织实施的基本规范。因此,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即要和党中央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部署保持一致,既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勇于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和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绝不能随心所欲地处理实际问题,或者因为情况复杂而放弃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就是“替天行道”。这个“天”就是人民大众,就是为人民谋福祉,同时也是我们党的纲领、宗旨和主张与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而这个“道”,则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天”和“道”都是我们事业的先进性以及必定胜利的保证,而关键还在于“行”,在于按照党的纲领、宗旨以及由它所决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进取和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第二,我们党的纲领、宗旨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纲领、宗旨而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的,是为了人民谋福利求解放的。虽然和民族革命时期不同,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但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性质没有变。尤其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总纲部分,既体现了当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特点,又符合我国政治现实的客观要求。因此“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就要从为人民谋福利这个根本点着手,就要从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做起。这不仅是每个共产党员和任何一级党组织处理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他们与时俱进和创造光辉业绩的动力。

       第三,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不能正确处理上级、个人和人民利益三者的关系。他们不是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是只唯上,只唯己。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是说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事务的需要才设立了“衙门”,是人民为了办理自己的共同事务和最大限度地谋求自己的共同利益,才需要“衙门”,造就“衙门”;而“衙门”里的官员,只不过是办理人民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公仆,是在衙门做事的过客。这些官员的升迁去留,就应该由他为人民工作的优劣成败来决定。所以,作为官员就理应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民为贵”“民事无小事”“民事不可缓”这类古训,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先贤们提出来了,难道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人,还不能去实行吗?说到这里,我赞成“臣为君死”就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努力工作,甚至累死累活,奋斗牺牲,成就一方福祉,保一方平安,这才是共产党的官员应守的本分,也是他们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真实体现。如焦裕禄、孔繁森等这样的“臣为君死”有何不可?而那些只唯上,不唯实;只和领导者个人保持一致,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官员,说穿了,其实是只求做官,或只求由小官做到大官的卑琐小人而已,根本谈下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四,要真正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我认为还要做到“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就是说,要不断地竭尽所能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还要不断地省察自己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过失,及时加以改正与补救,顺从和实现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与合理要求,帮助和引导人民群众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和放弃其不当要求。也就是先贤们所说的“爱民如子”“保民如保赤子”。而要完全做到这些,我党历来的工作经验与工作路线就是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倾听人民群众中有智慧、有知识、有道德的仁人志士的意见和建议。古代的“采风”“公车上书”等举措,就是古人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和求贤纳谏的好形式。而在今天,我们的各级领导只要本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胸怀与态度,把人民群众中好的建议与意见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研究,结合党的治国方略,形成规章、文件,再到群众中去,变为群众自己的行动,并使上下一致,同心协力,政府与人民患难相扶,生死与共;这才是实践中的真正的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图伟业。



  •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 誉满乾坤

    誉满乾坤

  •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 岁月峥嵘

    岁月峥嵘

  • 生活䲜䲜

    生活䲜䲜

  •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