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大家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两个毫不动摇,一个平等竞争,为非公有制经济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私营企业户数是300多万户,从业人员4299万人,到2007年11月户数达到374万户。随着十七大精神的贯彻和自主创业活动的展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为工商联提供了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和无限空间。 工商联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所以,它的工作对象就是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1953年成立时,主要是做民族工商业者的工作。但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特别是后来左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工商联的工作范围就越来越狭窄,所以,人们过去对工商联的性质、工作并不是很了解。改革开放后,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大量出现,这无疑给工商联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过去对民族工商业者是限制、利用、改造,现在对非公有制经济是鼓励、支持、引导。工商联要适应这种变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在我国,国有企业有国资委,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没有主管部门,没有婆家,也没有娘家。这有个好处,它完全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自主经营,不受干涉,但也有一种失落感。他们的困难、意见、诉求,经营中的酸甜苦辣,不知该向谁倾吐。虽说也有各种行业协会、商会,但这些协会、商会的话语权非常有限。工商联不同,它既是工商界的一个联合组织,具有民间性,又是政协的组成团体之一,具有统战性,能参加国家政治协商,直接同党和政府对话。它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商界,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桥梁,就是沟通上情和下情;纽带,就是把国家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捆结在一起。工商联要充分发挥这种桥梁纽带作用,就不能仅仅体现在开会的时候,而是要加强与企业和经济人士的经常联系,到企业去传达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展环境、人文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和企业家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真正做非公有制企业的娘家人,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和企业家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也才能比较全面具体地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帮助企业摆脱困难,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如果只是在开会的时候说一些原则性的话,提一些不着边际的意见,这个桥梁和纽带是当不好的。 二、充分发挥倡导组织作用 国有企业除了依法纳税还要给国家上缴利润,以此作为公共积累和公共福利。个体工商业和民营企业只纳税不上缴利润。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成功不单是企业家的功劳,没有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它就很难生存下去,所以它在发展壮大之后,就有个回报社会的问题,就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帮助一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搞一些慈善事业,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救助危困者,等等。这类事,多年来民营企业做了不少,但从相关报道看,似乎我们的民营企业家还是很吝啬,没有出多少钱。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发展还不怎么成熟,利润很丰厚的企业不多;另一方面,是没有一个机构把非公有制经济这种活动管理起来,而完全是企业家个人一种自发的零碎的行为。我认为,工商联应该在这个领域充分发挥倡导组织的作用。把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捐赠、扶贫、救灾等活动统管起来。一是根据实际需要发出倡议,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仁爱慈善之心。我想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是有良知的,是有社会责任心的,会积极响应工商联的倡议;二是做好组织工作,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这个行列。按理,捐赠、救助、帮贫等是个人的事情,完全要出于自愿。工商联出面倡导组织会不会给一些企业和企业家造成压力,会不会被人误解。我认为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会有一些副作用。但根本的问题是倡议的正义性,何况倡议只是一种号召,并不带强迫性。你不倡议、不组织,不是也有很多人这样做了吗?你倡议组织,只是把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块统领起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当然,还有一个处理好与慈善机构的关系问题。工商联并不能代替慈善机构,无非是为慈善机构做了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方面的工作。我认为工商联在这个领域充分发挥倡导组织作用是大有可为的。 三、充分发挥引领监督作用 工商联既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也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税收来进行的,工商联作为助手,无疑应该更具体一些。管理,既是服务也是约束;服务,就是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约束,就是限制企业的不良行为。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良莠不齐,又没有主管部门,加之社会转型期政策的不完善,一些企业为了赚钱,便肆意破坏污染生态环境,或者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或者骗贷欠贷,拖欠员工、民工工资,甚至变工人为工奴,雇用童工,等等,带来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企业这种不良行为,一旦造成严重后果,自然有工商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处理,但如何约束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不使其造成严重恶果,我认为工商联应该在这方面发挥引领监督的作用。就是说,工商联的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到企业中,既要了解企业情况,又要有意识地引导企业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转变增长方式,特别在节能减排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同时又要监督企业的不良行为,促使企业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发展理念,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中谋求企业的发展。工商联既然是国家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就应当承担起助手的责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 对于工商联的情况,我不是很熟悉,但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认为也希望工商联能在这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是说工商联以往没做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希望工作的力度再大一些,发挥的作用再大一些。
作者:张万准 (原载《陕西日报》2008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