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直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能和这么多省政府机关的领导和同志们见面,交流一些看法,感到非常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华南虎事件后的反思。 真真假假历时将近一年的华南虎照,终于尘埃落定,真相大白。 这是一起轰动全国乃至在世界造成不良影响的弄虚作假事件,使我们陕西蒙受了很大的耻辱。反思虎照事件的始末,从中吸取教训,对于端正我们的思想、工作作风,踏踏实实谋求发展,富民强省市有大益处的。 华南虎是濒临灭绝的世界珍稀虎类,过去曾出没于我省镇平山区,但近几十年来却难觅其踪。在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挽救死亡野生动物,优化生态环境,成为全人类共识的今天,在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活动过的地区探寻其踪迹,就自然成为一项持久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和世人关注的事情。所以,当华南虎照片在媒体公布后,立即在全社会引起轰动,我作为陕西人也感到十分自豪,我们陕西真是一块宝地,不仅有朱鹮、熊猫、金丝猴,还有华南虎!这无论从社会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都是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帮助作用。尽管后来出现了一些质疑,但我还是相信虎照是真的。因为这不是当事人个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是经过乡、县、市、省有关部门层层把关审查后向社会正式公布的,这么大的事情谁人敢造假!而且从个人感情上来说,也盼望它是真的,不愿意接受假的事实。但结果却与我们的想法愿望相反,虎照是假的!这真像听到一声炸雷一样感到震惊。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除了当事人收到利益驱动,铤而走险,做出这种欺世盗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也暴露了我们一些政府部门、一些干部的严重作风问题。这次全省机关作风整顿,就是从这件事引发的。 还不知道华南虎事件中涉不涉及其他腐败问题,但就机关干部作风来说,思想上有不实事求是、急功近利的问题,有发展观、政绩观方面的问题;工作上缺乏责任心,心浮气躁,好做表面文章,丢掉了深入群众、实际调查的优良传统。我想,如果我们的一些干部多少讲点实事求是,多少有点责任心,事情未必会弄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不知道,凭现在的高科技能不能鉴别出虎照的真假,我想是可以的,即使鉴别不出,为什么不找有关专家学者对虎照进行鉴别论证,组织专业队伍走访当地群众,到虎照现场进行认真的实地考察,而仅凭当事人的说法和一对照片就急急忙忙一级一级上报,急急忙忙向社会公布,急急忙忙对当事人进行奖励;当有关专家对虎照提出质疑时,有些领导又出面信誓旦旦向世人撒了个弥天大谎。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一些政府部门,一些干部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里有些什么问题,教训是很值得深究的。 政府是由人组成的,这些人或者叫官员,或者叫干部,现在叫公务员,他们的行为都体现着政府的行为、政府的意志,影响着政府乃至国家的形象、威望和公信力,这就是官员或干部作风重要性之所在。我国古代有“质名在册”的说法,就是说,你的名字上了政府的谱册,你就不再是原来的你,而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就要抛弃个人的一切为天下人服务,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就会获罪于天,上天就会把你当贱贼去惩罚。这天其实就是老百姓,你得罪了老百姓就不会有好的结局。前多时报上报道了一个省,好像是湖南的几个干部到云南旅游,结果出了事,死了九个人。但这个不幸却没有引起当地群众的同情,反而被看作是一种报应。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现在干群关系上的一些问题。这件事不能怪群众冷漠,没有同情心,只能怪干部自身,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能把群众的事当回事,而热衷于公款吃喝,公费境内外旅游所积聚的群众的不满和痛恨,这是很值得我们所有干部警惕的。现在我们省借华南虎事件的契机,开展机关干部作风建设,非常及时,意义非常重大。 就机关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我在机关待的时间不长,那时作风问题好像也没有现在这样突出,后来搞了企业,对这方面考虑的不多,提不出什么意见,只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一下。概括起就是“三个结合”。 一、把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结合。过去我们搞革命,只讲马列,不讲或很少讲传统文化,现在一些人只讲传统文化不讲马列。把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这不利于我们干部队伍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马列主义说到底就是人民大众的立场、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在革命战争年代,只要把握住这三条,就不会出大的问题。因为那时社会矛盾比较集中、单纯,就是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要建设要发展,就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稳定靠两个东西,一个是法制,一个是道德。就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我认为更突出的是道德问题,而要解决道德问题,就不能不回归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去。我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造就完美人格维系社会和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提倡忠孝。“仁”就是爱人,就会对人的同情心,恻隐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人有爱心,就不忍去干不利于人的事。“义”就是行为适宜。什么行为适宜呢?就是利他行为,义是反对利己的,一个懂义守义重义的人,是不会去干损害他人损害社会损害国家的事的。“礼”就是遵法守纪,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去做事。“智”是知识、智慧、智谋。“信”就是诚实守信,说真话,办实事,不弄虚作假。“孝”就是孝敬父母,敬祖爱亲,“孝乃德之本”,是一切道德的本源。“忠”,是实的意思,就是实心实意去办事,就是责任心。如果我们的干部既有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有传统文化的修养,对人充满爱心,处处为他人着想,按法令政策办事而不是按潜规则办事,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就不会出现大的作风问题,即使能做到这些规范的几条,情形也会比现在要好得多。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繁杂,需要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粗取精,而马列主义也只有不同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渗透到民族精神之中,所以我提出“用马列主义指导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丰富马列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把它作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出规划,循序渐进,积以时日,可能要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要有效得多。 二、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针对目前干部队伍的状况,社会对制度建设的呼声很高,这是对的,因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不能干坏事;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干不成事。就我们目前的一些制度来说,也确实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分配制度,有的人一年的年薪可以拿到六千万元,有的人还拿不到一万元,这么大的差距无论如何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比如监督问题,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究竟怎么设置,怎样更有利于廉政建设。再比如干部问题,究竟怎样考核选拔干部,一个县委书记为什么能一上任就调整干部,卖乌纱帽捞钱?还有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迟迟不能出台,等等,都是制度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法律制度算起来恐怕也有几百条,但为什么还是管不住一些干部的手脚?所以我始终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个道德问题。制度虽然有钢性有威慑力,但制度毕竟是人制定的,要人去执行,人不去执行或不认真执行,制度就只能是一纸空文,而且制度定得合理不合理也在人,有些制度带有很浓厚的部门色彩、行业色彩,这样的制度不但不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反而会加深社会的不公和差距,加深社会矛盾。所以人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制度也没用。我前些时写了一篇文章,谈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引述一些文章的内容:《腐败是体制问题更是道德问题》《漫话人神鬼》《浅谈诚信的前提》《道德与法制》),我的看法就是在制度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把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道德建设要靠学习传承,孔子《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的祖先是把道德教育看作大学的宗旨,形成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传统。这我前面说了,就是要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制度的保证,使道德规范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建设光靠说教不行,没有必要的约束措施,没有舆论支持,有多少人会听你的,所以要把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道德建设渗透到制度建设中去。比如我们考察干部,就不能光考察他的政绩、能力、知识、年龄,等等,而要把道德考察放在首位。不是说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考察内容,而是说这方面的考察太虚,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不太重视,只要没有人举报被考察者有违法犯罪行为或政治问题,一般不会被否决的,道德问题往往很难纳入考察范围。这种状况不改变,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就很难收到明显成效。因为许多作风问题,实际上就是道德问题,比如责任心不强,责任心是什么?责任心就是“忠”,没责任心就是不忠,不实心办事,不忠于职守;比如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不关注民生,只做搞政绩的工作,搞劳民伤财的事,就是不“仁”;谋私利,处处事事替自己打算,替小圈子打算就是不“义”等。制度往往解决不了问题,用道德评价就能解决。我认为应该明确地把忠、孝、仁、义作为干部道德考察的内容,对道德考察不合格的坚决不用。这不仅有利于机关干部道德素养的提高,使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有良好的道德基础,也会极大地推进整个社会道德建设。 三、机关作风和个人作风结合。现在人们提起机关作风,摇头地多,点头地少。什么是机关作风?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就是不按政策办事,按潜规则办事的官场恶俗,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闲散风气......这样的机关作风不改变,你就是再喊干部的作风问题也是徒劳。干部的作风有个人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部门的机关作风养成的。这和我们办企业一样,你企业的风气不好,员工的作风就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我觉得要改变干部作风,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机关作风。我们企业有企业文化,我觉得机关应该有机关文化,形成一种机关精神机关理念。机关作风变了,干部作风就容易改变。我在我们企业写了《和平房产铭》,以此来构建我们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生活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就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和平作风”,这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因为离开机关已经十多年了,虽然在办企业的过程中也常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接触,但都是去办一些具体事情,对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情况了解不多,前面扯到的一些现象也是人们口头常谈的,所以关于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些想法,就不定能说到点子上,也可能说得不着边际,这点请同志们谅解和批评。不过有一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同志们思考,就是复兴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从我多年来学习传统文化的体会中,我认为这对改变社会风气,改进干部作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有好处的。和谐社会靠谁来构建,靠十三亿人民,但关键是干部,干部作风好了,干群关系和谐了,社会就容易和谐,如果干群关系老是现在这个样子,和谐社会就很难构建起来。会上领导要我对干部作风建设提点意见,我上边谈了三条,其实就一条: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为了让同志们更多地了解我的一些想法,我把过去写的东西带来一些,送给同志们,算是和同志们的一种交流,也盼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谢谢!
(在省政府办公厅征求意见会上发2008年8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