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读物

张万准:灾后重建之我见

点击量:593   时间:2023-05-06 09:41:49

       汶川“5.12”大地震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光辉。

       就在山崩地陷、桥断路裂、屋毁人亡的灾难刚刚发生,我们共和国的总理来了,我们党的总书记、共和国主席来了;数十万人民子弟兵、武警战士、医务人员、救灾治区、港澳台、国际友邦的救援物资,一批批从地上、空中源源运到四川;从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全国各族人民、海外华侨都纷纷慷慨解囊,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物无私地捐赠给灾区人民。5月19日至21日,在地震后的第八天,国旗低垂,汽笛长鸣,全国人民向地震遇难者举行哀悼,安抚死者,更加激发了13亿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热情和力量。在大难面前,人们用大爱谱写着一曲曲以人为本的壮美篇章,彰显了中华文化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从孔夫子的“仁者,爱人”“泛爱众”。 墨子的“兼爱”,到孙中山的“博爱”,一直到我们现在的“献爱心”,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培育了我国人民家国一体、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仁爱观念,见义勇为、舍生赴难、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困济危、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就是这种观念,这种精神,这种传统,使我们战胜了无数巨灾大难,成为世界上延续数千年而不衰的文明古国。

       平时,人们之间也许有这样那样的摩擦,也许相互间显得冷漠寡情,也许在市场中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互不相让,但当大灾大难来临的时刻,却能团结成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与灾难抗衡,过往的一切恩怨情仇都被化解在共患难的仁心义行之中。据报载,四川灾区某村有一个年轻人,平时行为不检点,常欺负一些老弱邻居,被村里人看成是当地一害,但在抗震救灾中,他却表现得异常突出,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夜冒险救出周围村庄十多位村民,身上到处都是救人时造成的伤痕,还向无家可归的灾民捐钱捐物,帮助解决食宿。村里人感慨地说,这个人平时行为不好,可地震以来干的全是好事,危难时候才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就是在这种大难中,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的本性都有善良一面,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的善性被私欲污染,蒙上了铜屑或尘垢,变得污秽起来。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拂去人心灵上的灰尘,启迪、激发人内心深处潜藏的善念,使其发扬彰显出来。曾子的“三省吾身”,孟子的“养吾浩然之气”,讲的都是如何做人的问题。

       现在痛定思痛,真正可怕的并不全在自然灾害本身,而更多的在人心。像汶川这样罕见的大地震,确实是非人力所能抗拒的,它必然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先后派出60多名专家赶赴灾区开展震后建筑应急评估工作。从评估的统计数据来看,严重损坏的房屋类型主要是农房、砖混砌体结构、底框结构等建设年代较早、抗震设防较低的房屋建筑。可以说,坍塌最多的房屋是学校的教学楼和农村的民房。农民自己盖房子很少有人会考虑地震问题,有钱人家盖得坚固宽大一些,穷困家庭也就盖个避风挡雨的地方。建学校就不同了。从唐山地震后,国家就明确了建筑物的防震要求,但实际上一些建设单位并没有都按要求建设。据报载,北川中学的教学楼用的钢筋竟然是用手可以弯来转去的铁丝,而距北川中学仅几百米的一座希望小学的楼房却完好无损,全校师生毫发无伤。两相对比,天灾与人祸的问题就很值得人们深思。《尚书》 中说:“天作孽, 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如果我们的教学用房不像北川中学那样,损失肯定会小得多。

       近年来,整个中国都是建筑工地的兴荣,凸显了国家发展的欣欣向荣。但是,飞速的建设速度不能以忽略建设质量为代价。尤其城乡建筑,在从平房到楼宇的建筑形式升华过程中,有些以预制板替代钢筋水泥浇注,难免有金玉其外之嫌。这次地震中,大量的村镇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屋建设之初没有进行正规的设计、施工。从这里使我想到了如何在新农村中盖好房子的问题。我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盖房要考虑高、低、大、小,这里作些简要说明。

       盖高即是人们居住的地势要高。人们自古到今都是逐水而居,而对于地震、洪涝等地质灾害考虑的少。比如,四川汶川地震后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就会把下游居住低的城镇和居民都淹没了。如果当时选在离河水远,又在地势高于一个堰塞湖或者两个三个堰塞湖水量都不会淹没的地方建镇,也不可能出现这次绵阳地区130万人的大转移。盖高是地势要高,主要是防水灾,新农村建设都要考虑在当地地势高的地方建设,不要只图水方便把新农村建在河滩上,一旦有百年不遇的水患,就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盖低即是盖房的起架要低,一般3米为宜。去年我和省政协副主席对宝鸡千阳县视察时关于新农村建房的起架高低问题还讲过,有的新农村建房时起架很高,一般在4~5米,也没有钢筋柱子,外观很高很漂亮,里面的空间也很宽敞,但在防震方面我看就没有考虑。我在与农民交谈时说高了不利于抗震,还有农民讲,陕西的黄土高原没有地震防什么呀。我看农民建房只图盖高,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有些人迷信很严重,认为自己的房要比邻居高,这样风水利,结果导致房子越盖起架越高,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再谈盖大。农村建木料房时一定要把木料选好,一般是24厘米直径以上的可以做担子,18厘米以上的可以做檩条,8厘米以上直径可以作椽子。以钢筋砼或者砖混结构的,要把钢筋直径型号换成大型直径的,一般农村用水泥楼板的要用直径在6mm以上的,柱子圈梁一般用25mm的大型号钢料。柱、梁、圈梁要大,整个先做成一个非常好的大框架,再填充上空心砖或轻型材料做隔房墙,属于隔户墙,外墙用空心砖做,其他室内墙要用轻质板墙为宜,将这条要形成一个规矩。还有就是要把地基处理大,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小雁塔的基础是铁锅型基础,能历经沧桑,就和它的铁锅型基础有关。

       再谈盖小。即是房的间口要小,特别是一些客厅不要盖的太大,太超出设计规范。比如用木料盖房子的,一定大担子不能超出5米,有句话叫:担过丈三,不压自弯。房上的檩条不能超过3米。这里不是不要大空间大客厅,而是要把间口放小,可以多用几间合并在一起做大空间,千万不要把一根长檩条长出防震规范的要求去做。再比如,砼房一定要小跨度,大钢筋,这样的房子一定能抗地震。

至于城市的高楼大厦,我认为在20~30层的大楼内尽量少用砖砌墙,可以多发展轻质墙板做隔户墙,把室内装修的过程留给住户,根据       需要用纸棉石膏板自己隔。这次地震房屋如果只是框架及轻型墙板也不至于伤亡那么多,损失那么大。

当然不是说在地震中坍塌的房屋都有质量问题,但相当一些房屋的建筑不合格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民族传统历来十分重视人的生命,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大”,把“人”看作是宇宙间的“四大”之一。人命关天,人的生命是世间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人,什么都会有,房屋倒了,可以再盖,路断了可以再修,什么奇迹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尊重生命的意识,我们在反复的灾害教训中就不能不从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着眼搞好各种建设。但一些不良商人却恰恰把人命看得没有他的利润重要。所以,我们不能只在灾难面前让人们的精神去经受洗礼,而应当像商汤在《盘铭》中说的要使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净化人的灵魂,刷新人们的道德。

       如何长期有效地保证建筑的安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震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曾经这样问道,能否用良心盖一栋好楼,不让孩子再流泪?其实,建筑安全不能仅靠开发商的良心、相关官员的良心,也不能仅靠抗震评级、防震证书,而是要靠百万民众永不熄灭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要靠由安全意识所推动起来的长期监督和制度保证。对于新农村建设,我认为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按照防震要求去建设,将村镇建筑纳入到国家标准规范体系,保障老百姓真正安居乐业。

 

(原载《西安日报》2008年7月2日)



  •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 誉满乾坤

    誉满乾坤

  •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 岁月峥嵘

    岁月峥嵘

  • 生活䲜䲜

    生活䲜䲜

  •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