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政协委员、陕西和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万准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这一社会基本准则。省政协委员、陕西和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万准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企业理念,在发展壮大自已企业的同时,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奏响了构建和谐社会之曲,成为三秦大地上房地产界一颗璀璨的儒商之星。 著国学文章、修做人之道 当人们从西安市东门外宽阔的大道上走过时,一座“上德苑”的高楼映入我们的眼帘。仅从楼盘的名字上就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浓浓的文化底蕴,至于这个名字向外界传达了怎样的一种文化内涵和企业理念,张万准如是说:“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德有上下之分。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而注重内在的修为。我们把四号楼命名为‘上德苑’,一方面体现着我们对上德的理解,同时希望借助我们的宣传,引起大家对道德的重视。”做事的风格体现出做人的修养,张总在做事的同时,更注重做人的修为。 他在多年的做事中不忘潜心研究国学理论,将儒学礼仪与现实社会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撰写了大量的国学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出心灵深处的思想内涵,让每一位读者爱不释手,受益匪浅。仅从今年挂历中刊印的12篇文章的篇名中就可窥见一斑: 《“衣食住行”新解》、《德特做人固本生活》、《“仁”是人的种子》、《打假物还是打“假”人》、《构建和谐社会,将“国学”作为国民教育的必修课——陕西省第十届政协会议提案》、《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大工作创新》、《解天》、《千眼千手观音菩萨的联想》、《漫话人、神、鬼》、《妙方书法医百病》、《企业竞争是“仁才”的竞争》......挂历中的这些文章曾经先后被省内外多家媒体多次刊登过,在这里我们略取一二,以飨读者。 如在《“衣食住行”新解》一文中,作者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穿衣这等小事与知荣辱、讲诚信的社会道德规范联系起来,用最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 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是四个方面:衣、食、住、行。按理“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要求。但为什么要把“衣”作为人的第一生活需求呢?我想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知道羞耻。 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和动作就是穿衣服。没有人不穿衣服就去吃饭、去上街的,动物就可以。现在一些人做事,不讲道德,不讲法制,不讲诚信,其实这些就是人做事的“衣服”;如果做事连道德、法制、诚信都不讲,就好像不穿衣服去吃饭、去上街一样不知羞耻。这种人怕是和动物没有多少区别了。 但是,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人偏偏办事情反着做;不讲付出,光想得到;不讲奉献,光讲索取;不想种一粒谷子,却想得到一株谷穗! ...... 先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民,才能得到社会、人民的相应回报,公司才能健康发展。 再比如《德特做人固本生活》的文章中,他同样以浅白的文字告诉我们为人处事所要遵从的道德准则: 我常想做人的问题,这是千百年来的一个最古老的话题。我们的前贤先哲曾经提出一套一套的做人准则,尽管世事变迁,说话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不外乎“德特做人,固本生活”这两句话。 德,就是遵守道德,明礼诚信,推己及人,惠世泽民。 特,就是不要跟在别人后面学样子,不要起哄,要站稳脚跟,站直腰板,不为流言蜚语所动,走自己的路,活自己的人,活出自己做人的特色、个性。 固本,就是坚固根本,光大祖德。一是不要数典忘祖,丢了根本,核心是一个“孝”字。要活得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宗,不要让人指脊梁,骂祖宗,损害祖宗的名誉;二是生我是娘,养我是党,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能给党的脸上摸黑,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要为党争光,对不起党和人民就是忘了根本;三是认定一个目标就百折不挠地去做,要“咬定青山不肯休”,哪怕自己的事业没有发展,都不能倒退;四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承载生活的一切,生活的愉悦快乐。 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两篇文章同样可以品出作者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来。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这篇文章当中就处处洋溢着他对“和谐”二字的独到见地: 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地方讲和谐,单位、地方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事业就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就会推动本地社会的和谐。社会和谐了,就没有五花八门的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人们就会消除戒备心理,社会就会呈现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祥瑞和谐的景象。这种和谐社会景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时时期盼的。当前人们实实在在地尝够了社会不和谐的苦头,所以呼唤和谐社会成为整个社会的呼声,成了人们的普遍心态。 那么,怎样讲和谐呢?我认为继承传统的道德是一个重要方面,否则,和谐社会是讲不起来的。如果不讲仁,不爱人,人们都没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怎么去讲和谐社会呢?如果不讲义,义利不分,只顾个人利益,不讲社会公德,怎 么讲社会和谐呢?如果不讲礼,凡事不是礼让三分,争来争去,都想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不推已及人,光想着占他人便宜,怎么讲和谐社会呢?如果不讲智,不去分辨是非,不该打的打了,不该罚的罚了,不该拿的拿了,不该取的取了,怎么能使社会和谐呢?如果不讲诚信,政府与百姓、百姓与百姓之间没有信任感,这个社会怎么讲和谐呢?如果不讲耻,人们失缺了道德,做事不知羞耻,弱肉强食,怎么能讲和谐社会呢?假如以上六个字都不讲,人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社会不会和谐,只会是充满邪恶、犯罪,人类将会出现自毁的境地。 ...... 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有价值的道德取向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传承。作为中华儿女,对我国的优秀文化,我们不继承,谁来继承?在当今社会出现不和谐的今天不继承,什么时候继承?只有继承才能有创新、发展;只有创新、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才能使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实处。 遵儒家礼仪、造和谐之福 张万准,1954年生,祖籍陕西礼泉,中共党员。中共中央党校本科学历,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现任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党校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干事长、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陕西国际书画交流协会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宋庆玲基金会理事、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员、世界华商联合总会中国西安秘书处秘书长、世界华商联合总会中国西部发展委员会常务主任、中共陕西和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陕西和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职。 张万准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懂得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并在父亲的教诲下熟读了《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朱子家训》等国学启蒙经典,奠定了良好的国学基础。在多年的商海博弈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讲诚信,不顾廉耻的丑恶行为和现象,他深深感到社会道德良知的缺失,于是便萌生了用优秀传统文化唤回人心,净化社风世俗的强烈思想。 1993年4月,他创办成立陕西和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成功开发了翠花新村、和平世贸大厦、世贸大厦、居仁苑、世贸大厦二期、上德苑等项目。公司成立十多年来,坚持“以开发建设来辅助社会进步,满足用户,造福社会”的经营宗旨,按照“先做人,后做事”的经营理念,发扬“遵循礼仪,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使公司开发经营得到较快发展。 多年来,张总坚持把“以人为本、造福社会”作为企业的宗旨,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他在抓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还孜孜不倦地学习充实,思考写作,先后出版了《成才四要诀》和以创建和谐社会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忧乐集》、《俱进集》、《感言集》、《乾坤堂杂说》等著作,有的文章还出现在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求实》、《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省内外各大报刊上的版面上。 人们常说,商人逐利是商人的属性,不逐利是慈善家。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手里是不同的。比如《乔家大院》里,茶叶在茶农手里就是茶叶,在乔致庸手里就是银子。作为商人的张万准并不避讳谈“钱”的话题,他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提法值得商榷》一文中,对西方经济学的这个经典提法提出质疑,提出“利润合理化”的观点,读后确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去年封顶的和平地产新项目——上德苑,正在热销。按理地处东门外的黄金地段卖个好价钱不成问题,但张总把追求“利润合理化”作为经营的准则,他说“我们和其他开发商一样都做房地产开发,但我们与其他房地产开发不同的就是我们在追求利润的时候是把合理化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利润最大化放在第一位。我们不追求我们的房子卖个什么特别高的价钱,而是追求我们要卖个合理的价钱。把我们的道德体现给老百姓和广大的业主,实实在在地、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着想,而不是仅仅一味地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这就是我们企业在用我们的行动诠释着‘上德’,故此,我们把四号楼命名为‘上德苑’,一方面体现着我们对上德的理解,同时希望借助我们的宣传,引起大家对道德的重视。”从张总的这一番谈话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张万准开发这个项目以及以此命名该项的一片苦心,也深切地感受到张总作为新时期儒商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企业家,张万准从自己多年的经营管理当中悟出许多用人之道,他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德才观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收录在2008年这本国学挂历中的《企业竞争是“仁才”的竞争》的文章,思考深刻,理论新颖,被新闻报章和各大网站频频转载: 《礼记》中说,“博学强识,敦善行而不殆,是谓君子”。这“君子”就是孔夫子说的“仁人”,是孔夫子心目中的“人才”。 根据孔夫子的思想结合现实,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仁人”的十二项具体标准。一是对父母孝敬;二是夫妻间互敬互爱;三是对待子女仁慈、仁爱;四是对兄弟姐妹忍让友爱;五是对朋友同事、一般人关系上是推己及人;六是对国家忠贞热爱;七是对工作敬业爱岗、尽心勤劳;八是对自己克己修身,自强不息;九是对自己的上级事上敬谨;十是对自己的下级待下宽仁;十一是对物质是节用爱惜;十二是对环境生态上是尊重自然。 “仁才”首先是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懂得做企业就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企业产品自然也会适用,会物美价廉。“仁人”的特点就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其次,“仁人”也是有智慧有才能的人。有智慧有才能,自然也就会不断推动企业创新。所以,“仁才”包括人才,人才不含“仁才”。“仁才”即是道德素养特别高的人才,是德才兼备,四有新人。 “仁”是广敬博爱,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仁德”的人,他办企业会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会使自己的产品更符合人的需求,更富有人性化,特别是关乎人们生命健康的产品。 “义”是社会道义,讲“义”的人办企业不发不义之财。“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就是说他是道义取财的,是在社会道德、法制的范围内有序地做生意,为社会创造财富,是共同富裕不是为富不仁。所以他做企业取利润合理化,而不取最大化。其实做企业取利润合理化就是最大化,企业的产品价格不高,质量也好,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深深扎根,企业也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礼” 在企业中就是管理,就是品牌,按孔夫子讲的“礼“是分“贵贱尊卑”。“礼”对人来讲就是天下正位,就是尊敬的程度;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行为规范,遵守国家制度法令。 “智”在企业中是创新,是产品更新换代,这个换代要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受市场喜爱和欢迎,这对企业的发展与兴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就是诚信,一个人讲诚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一个企业讲诚信,它的社会信誉度就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分额也会更大,企业也就自然会愈来愈发展壮大。可见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就要以仁、义、礼、智、信作基础,否则就可能为高额利润而去搞歪门邪道。 张万准不是一个专门搞学问的人,他是一位经营管理着颇具规模的一家公司的实业家。他几乎需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顽强拼搏。这种忙碌和压力并没有使他放松或丢弃对经典的学习和对现实与人生的思考,相反更增加了他对学习的刻苦和思考的广泛和深入,他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思考上。也许从学术上看来,他的某些议论或者不是很完善或很妥贴的,但当我们读他的这些文章时,我们就会感到,作者是在从应用的层面寻求传统与现实的对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似乎背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在默默地、不停顿地从传统文化中搜寻着有益于现实社会教化的世道人心的珍宝,用自己文章净化着被污染了的社风世俗和人们的灵魂。 持以人为本、建道德经济 “道德建设关系到中国人民的福社和中华民族的荣辱盛衰,要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句美丽的空泛口号,就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前人没有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于是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他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案,建议“将‘国学’作为国民教育的必修课”。指出“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的伦理思想及其相应的道德学说与基本范畴,它既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也是东方文明的核心与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是我们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和可资借鉴的直接内容”。 而作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张万准又积极履行着参政议政的社会职责。他写给省人大的文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大工作创新》,也被收录进这本挂历中。 他在文章中说:“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在法制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国家和地方最高权力机关,仅仅重视法制是不够的,应该实现整个社会治理的系统,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调控手段,是社会控制的两个大系统。道德属于软控制,从根本上、本质上是内在控制,是通过教育、劝服、舆论来实施的,而法律则是一种硬控制,从表面上是外在控制,是通过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来实施的,这两者都是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们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 他通过对道德和法律的比较,阐明道德具有永恒性、根本性、超前性和广泛性的显著特点,是为了说明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同时,千万要防止以法代德的倾向,务必把社会道德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既是我国现实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诉求。 在这篇文章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建议第一,进行道德立法;第二,普及道德教育。“我们应该抓住目前全社会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道德观的契机,以道德观为基本内容,人大立法机构要结合我国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像普法教育那样,制订出规划,开展道德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我想这对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儒家思想是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具有核心地位的传统文化。在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 中庸之道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传统理念。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源于周礼的儒家思想成为维系我国古代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伦理道德规范,对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中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西部强省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时值年终岁末,期盼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为建设和谐社会奏响最强之音! 做好事业,为民造福;做好学问,情有所托。这是张万准人生的两大乐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是他一直身体力行和热切推崇的一件事。他常说:“种十里名花不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如修身。”作为企业家,他通过自己的方式教化社会、启智心灵。无论是做人、经营企业、著书演讲还是研习书法,传统文化都是他生命中一条清晰可辩的思想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