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马
此人耐嚼。 面对喧嚣而纷杂的世事和物欲横流的红尘,我刚在纸上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慨叹,在刘浩兄的画廊里,见到了张万准先生的字。最初稚拙得引人发笑。再看则叫人心似铅沉。字是凝重古朴的颜体,倒无可说,关键是浓笔重墨所强调的内容,叫人产生深深的震憾,我当时就感到心里像被谁用鼓槌重重地敲 击了一下。 刘浩兄遂介绍道,斯人奇矣。 54年生于礼泉峰火,89年入省党校、中央党校行政管理专业,修炼了六年。93年,适值邓公南巡讲话之东风,唿喇喇扯起一哨人马,创办了陕西省和平房地产开发公司,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儒、道、佛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管理企业,教育职工,驰骋于陕西业界,多次出席了中国西部房地产经济论坛。古城之内人们耳熟能详的翠华新村和平商厦,以及新投资5.4亿元开发建设的大东门商住城,皆出自其手笔。此一奇也。 先生既生之于唐太宗昭陵的九嵕山下,其父曾任乡村教师,工颜体,有数万字作品遗世。万准先生从小受其熏陶,工作之余,数十年临池不辍,从礼泉写到西安,竟成为古城书家之一员,此二奇也。 大东门外,东关正街与东关南街的十字路口,一座高32层,长238米的大型智能化连体群楼大东门商住城——世贸大厦,与国贸宾馆,中国西部民族食苑(老孙家)等建筑一起,雄立于古城东门之外。 穿过紧张施工的工地,我们乘电梯来到位于12楼的办公室。一间一间的办公室内一个个身影忙碌地跃动着,张万准先生浓笔重墨所书写的格言训词,点缀其间。 作为总经理张万准先生此时埋头于案上的文牍之中,背后是“修身重德,事业之基”,“德在人先;利在人后”的自书格言,办公桌左手不远是一个大大的书案,一幅又一幅的巨笔榜书或舒或卷置于其中。这时,有工作人员进来汇报工作, 他态度平和恭谦,以小楷羊毫,援管而鉴。 他戏称别人的字是“墨宝”,自己的是“饱墨”——“墨蘸得饱”。他笔下的“龙虎”二字,经水墨漫洇,就写得祥云咸集墨气淋漓。他殷勤地与你敬烟添茶,温厚地与你侃侃而谈。谈他受其父为人为书的影响,谈他深爱颜体,几十年来,认真地揣磨笔意,体悟用笔章法的从容蕴籍,谈五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他认为“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他甚至认为江总书记的“以德治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孔孟的儒家就是“仁”,仁者爱人;在孙中山就是“天下为公”;在毛泽东,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江总书记“以德治国”具体体现为“三个代表”则是其思想的继承发展。说着说着,他甚至在席间时而为你援引珍藏的精装《四书五经》锦言妙语,时而朗朗地背诵《为人民服务》。开口闭口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等等,不一而足。他说,他企业的座右铭是:“礼义廉耻,自强不息。”这礼义廉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要求。而自强不息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积极的思想。这对于现今社会中出现的道德沦丧,精神颓废不啻是一剂良方。 最后,先生问了我一句,“你认为我为什么习书?”我回答:“修身养性。” 他说修身养性,它不如太极拳。他顺手指着我眼前他印制的书法册页,上面有这么一句话:“寓教化于笔墨,以推进社会文明道德为已任。”这突然使我想起了朋友评价他的十个字:“一砚梨花水,濡染大人生。”这的确是张万准先生极准确的写照。这一段四十几年的人生,这一件件“饱墨”的书法,这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思想濡染而成的文化符号啊! 与先生聚谈半日,他的所言所行,半生经历,让人感慨万千。用世也好,治艺也好,万准先生是直达他的最高境界:“真诚”。所谓真气(元)淋漓,守其务本,即此之谓也。具体到他的书法作品,企业经营,为人处世,一笔一划,一招一式,一时一地,这儿或许有一处不尽人意,那儿或者存在明显的瑕疵,但其真诚和深厚蕴含,不知比那些变创作为操作制作的“能”工“巧”匠,刻意去追求锥画沙,屋漏痕,雨淋墙,要高出多少倍;比那些削足适履,追求假淡泊,伪疏简,健康可贵多少倍。须知“我手写我心”“信手信脸,皆成律度”,“我”与“信”才是第一位。 我想,这才是张万准先生,这个文化符号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