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读物

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点击量:543   时间:2018-08-02 07:07:29
      (出自:党建读物出版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廉、耻作为整个国民的补修课,使仁、义、礼、智、信、廉、耻七个字渗透在国人的血液中,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根基。因为仁、义、礼、智、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可以说是我国的国魂——中华魂。而廉、耻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人类道德最起码的要求,是道德的底线。

       仁,“仁者爱人”“广敬博爱”,就是“仁慈、仁爱”。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就是同情之心,不忍之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那他便不是人了。“仁”是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按照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念,我认为可以把“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理解:一是表现在对父母的关系上是孝敬,这首先是与父母关系保持和谐;二是表现在夫妻关系上是互敬互爱,这样就是夫妻关系和谐;三是表现在对子女关系上是仁慈、仁爱,即是父子关系和谐;四是表现在兄弟姐妹关系上是忍让友爱,即兄弟姐妹关系和谐。以上是家庭关系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五是表现在对朋友关系上是“忠恕”,即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六是表现在对物的关系上,是爱惜节俭;七是表现对个人与国家关系上是忠贞爱国;八是表现在工作关系上是敬业爱岗,尽心勤劳。“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只有以“仁”为核心,同情人、关心人、爱护人,有了“仁”的这种品质,有了对人对事物的爱心,做官员的才能施“仁政”,以人为本;做生意才不坑蒙拐骗,作为生产企业才不忍心、不愿去造假。这应该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人文理念。

       义,即“行天下之正道”。孟子说:“义,人之正道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义是衡量人们思想行为的准绳,一个人如果每走一步不去考虑是否符合“义”的准则,就会走偏了路,就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义”从大处讲,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小处讲就是尊重他人利益。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主张宁可舍生,不可忘义。我国传统道德历来是倡导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推崇“见义勇为”“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如果每一官员都有羞恶之心,都能心怀大义,在工作中努力实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干群矛盾就会少得多,关系就会和谐得多。就经商办企业来说,当然要赚钱,不赚钱谁会去经商办企业,但赚钱,要赚得正当,要赚得合理,这就是“取财有道”,要取本分之财,而且所得之财要进行合理分割,上缴国家的税收不能少,给企业员工的工资不能少,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等等也不能少。对哪一块少了,哪块就会出现矛盾,就会出现社会不和谐现象。从个人讲,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夫妻相敬如宾,友爱兄弟姐妹,助人为乐等都属于义的范畴。“义”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道德基础。特别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本身的趋利倾向,极大地诱发了人们的私欲,导致了不良社会思想行为的泛滥,所以讲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就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礼,在我国封建社会指的是礼乐制度,主要讲分清贵贱尊卑,凡事均要依礼而行,《周礼》及《礼记》讲的就是这个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抛开它的封建思想,取其积极内容,就是指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要教化人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事选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工作单位选准自己所处的位置。比如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作为主要领导者要“待下宽仁”,小民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作为被领导者要“事上敬谨”,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故逸之心,这样干群之间就和谐。礼还有一个创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就是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在各工作单位遵守各项制度,按规则办事,不要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另外还要有礼节、礼貌、礼仪等方面的要求,还包括教化方面的内容。只有在工作中凡事依礼而行,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因此礼是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智,是指知识、智慧、技能、谋略。就是辨别善恶、美丑、真假、是非的能力和心智。孟子讲“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有具备“智”这个条件,才能不至于把仁、义、礼、信、廉、耻等极端化、绝对化,搞成死板的教条,才能使这些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活起来。凡事都能分辨是非,社会才能和谐。比如“解放思想”这个提法,在改革开放至今都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国情实际,从束缚经济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中摆脱出来。但有些人却把解放思想看成是要完全学习西方的文化、西方的观念,西方的那些不健康的垃圾成了他们追求的时尚。数典忘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行之有效的优秀部分,就没有当一回事,全盘否定,结果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失缺,这就是不智。我认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也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调节人们的心态、调整繁杂的社会关系、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当然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好的和不好的成分,我们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我们丰厚的传统文化就能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精神财富,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信,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可以说是个带根本性的范畴。孔子讲:“信为人之本,人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说明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地位。那么信是什么呢?就是诚信、信用,就是说话算数,办事可靠,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要讲信,要在整个社会构架中树起信用体系。首先政府政策不能多变,领导说话要算数,给人民群众在讲信用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老百姓就不敢不讲信用,再辅之以法律法规,严惩不讲信用的人和事,整个社会形成相互信任、诚实无欺的和谐局面。讲信还要有诚作前提、作基础,诚是一切行为的推新力量,有了“诚”,做任何事情便能坚持到底,达到成功的目的。所以古人云,真心诚意去做一件事,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相差也不远了。诚就是真心实意。要建立信用,一定要先真诚,真诚的人,守信才不会勉强。所以诚信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廉,是指行为方正,不受污染、诱惑;自奉俭约,不贪不贿;立身正直,不瞒上欺下,能做到慎独,通过内省,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有关规定,合乎道义。今天对权力单位和权势在握的人来说,廉洁公正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特别重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台上讲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为自己服务,以老百姓身上的血汗钱为本,以权谋私,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敢怒而不敢言。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因此,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耻,是指羞愧之心,知耻之心。有了这个意识就可以控制自己只做可做之事,不做不仁、不义、非礼贪墨之事。有了羞耻之心,才能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言了、动了、视了,就失礼,失礼了就羞耻,就会被他人指脊梁骨。如果社会上所有人都有知耻之心,这个社会将大大文明,大大和谐,因此,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离不了知耻之心。

       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地方讲和谐,这个企业、单位、地方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事业就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就会推动本地社会的和谐。社会和谐了,就没有五花八门的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人们就会消除戒备心理,社会就会呈现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祥瑞和谐的景象。这种和谐的社会景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时时期盼的。当前人们实实在在地尝够了社会不和谐的苦头,所以,呼唤和谐社会成为整个社会的呼声成了人们的普遍心态。

       那么,怎样讲和谐呢?我认为继承传统的道德是一个重要方面,否则,和谐社会是讲不起来的。如果不讲仁,不爱人,人们都没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怎么去讲和谐社会呢?如果不讲义,义利不分,只顾个人利益,不讲社会公德,怎么讲社会和谐呢?如果不讲礼,凡事不是礼让三分,争来争去,都想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不推己及人,光想着占他人便宜,怎么讲和谐社会呢?如果不讲智,不去分辨是非,不该打的打了,不该罚的罚了,不该拿的拿了,不该取的取了,怎么能使社会和谐呢?如果不讲诚信,政府与百姓、百姓与百姓之间没有信任感,这个社会怎么能和谐呢?如果不讲廉,政府工作人员办事只考虑自己,资源自己首先利用,老百姓对立情绪加大,社会怎么和谐?如果不讲耻,人们失缺了道德,做事不知羞耻,弱肉强食,怎么能讲和谐社会呢?假如以上七个字都不讲,人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社会不会和谐,只会是充满邪恶、犯罪,人类将会出现自毁的境地。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周秦汉唐曾经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起到了威震寰宇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源地,陕西周原文化可以说是世界科学管理理论的鼻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有价值的道德取向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传承。作为中华儿女,对我国的优秀文化,我们不继承,谁来继承?现在在社会出现不和谐的今天不继承,什么时候继承?只有继承才能有创新、发展;只有创新、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才能使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实处。
(2008年11月18日)

  •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 誉满乾坤

    誉满乾坤

  •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 岁月峥嵘

    岁月峥嵘

  • 生活䲜䲜

    生活䲜䲜

  •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