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读物

张万准:草荒与改革开放

点击量:369   时间:2023-05-04 15:42:43

关中北部的黄土高原上,60年代中期,宝鸡峡还未在我的家乡修,这里完全靠天吃饭,一亩地在正常情况下也只能打几十斤粮食,地里的野草也只有十几种。有一年老父亲给我买了一只小羊,让我放学回家后放牧,因为遇上天旱,地里没有草,把羊放了两个月还是那么大,身上的毛又干又黄。到了1969年至1972年,在省委书记李瑞山带领下,宝鸡峡水利工程竣工了,我们村子干旱地能浇上水了,粮食产量一下由亩产几十斤增长到千斤以上,甚至达到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旱地变成水浇地后又有一个新的情况,就是地里的草也由十几种增加到二百多种。勤快人及时除草,就保证庄稼丰收;懒人地里的草比苗都多,结果亩产几十斤,甚至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问题在哪里,显然不在于水,而在于哪里的人没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草荒。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全国人民走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几亿人吃饭的问题解决了,物质丰富了,民富国强了,收复港、澳,招商引资,国家面貌发生了很大地变化,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但是,引进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矿,也引来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外国不健康、不文明的东西也流入了中国,冲击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和我们家乡引来了宝鸡峡的水,却使杂草增多的情形一样,必须动用一定的人力及时铲除,否则,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也会被冲掉。

要解决这里边的问题,首先要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分析。我们家乡的草有十几种增至二百多种,原因有二:一是本地土壤滋生了新的杂草;二是宝鸡峡的水中夹带了上游的草种,在这里生长出来。这样,自然条件变了,杂草也多了。现在的改革开放也是这个道理,其中这些问题从国外带进来的,也有本国新生的。对待这些问题,是像那些懒人对待杂草的态度呢,还是像勤快的农民一样,及时除草,保障禾苗茁壮成长?当然应当是后者。现在有些人讲改革开放是罪过,这话绝对是错误的,没有改革开放,哪里会有今天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而要使改革开放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解决其中滋生的新问题,抱怨是无济于事的。

 

                     作者:张万准

( 原载《西安日报》2002年9月27日)



  •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 誉满乾坤

    誉满乾坤

  •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 岁月峥嵘

    岁月峥嵘

  • 生活䲜䲜

    生活䲜䲜

  •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