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间,我随省政协石学友副主席和省政府督察室、省农业厅负责人等,就省政协有关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提案落实情况,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千阳县进行视察。在这次视察活动中,我一方面为农村的变化所鼓舞、感动,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目睹杨凌农业示范区和千阳县农村面貌的一些变化,使我更深切地感觉到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策的英明伟大。我们国家是一个 典型的农业大国, 自古以来 就存在着城乡差别,但一般说来并不十分突出。城乡差别的明显变化是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近现代的工业化过程中,突出地形成了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就我国的一些大城市来说,并不亚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但我们的农村总体说来却还未能完全脱离传统的农业时代,有的甚至还处在原始的耕作时代。这种状况极大地滞后了我国现代化的步伐。如果不加快农村的发展,不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所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把发展的重心放到农村,提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及时并深得人心的。 问题是如何建设新农村?从现在实施的情况看,都是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推动农村发展生产和农民生活富裕,这自然是正确的,这些能使农民较快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既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也激发起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我们在杨凌示范区和千阳县都看到了这种情形,过去被人们形容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里电器化,屋外脏乱差”的农村状况,越来越多地被宽敞的柏油或水泥道路、整齐干净的村貌所代替,有些村子几乎变成了农民的“别墅群”;农村的生产发展也使人倍感欢欣鼓舞。比如千阳县的“一村一品”就很有特色,你在那里一会儿看到的是一片片桑园,一会儿看到的是一片片苹果园,一会儿看的是一个个奶牛场,一会儿看到的又是一座座挤奶站。总之,这个基地,那个基地,一村一个样儿,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村一个发展生产的绝招,都有自己的生产模式。生产发展了,农民们生活也普遍好了起来,对农村的未来也更加充满了信心。 但是,在我们视察的过程中,我总感到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被普遍重视起来,那就是在农民生活富裕的同时,如何使农民的思想也富裕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越来越豪华,但各种社会问题、思想道德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每天都能从各类媒体上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尽管这类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教训,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不应该忘记或忽视。也就是说,在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同时,要着力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把提高农民文化思想道德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首先,要充分认识对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培训是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化的重要途径。传统农业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农业,是靠祖宗相传的简单技能和操作方式进行的。所以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照样可以成为一个农业生产的把式。现代农业不同了,它是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农业。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不了解、不掌握新的农业科技、新的思想是不行的,不但不能成为农业生产的把式,将来恐怕连当一个合格的农民都很困难。培训应当从当前实际需要出发,不断进行文化知识积累。可以通过大的行政村或乡、镇开办培训班,由支农资金支撑免费对农民进行培训,持之以恒,必定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式农民。 其次,对农民的培训不只是短期业务培训,还要逐步在农民中进行有关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远程教育文凭培训,使农民不离本土就能上大学。我不知道我国现在有没有大学生农民。70年代曾号召一些大学生回乡务农,到农村担任村级干部,但后来又一个一个都安置了工作。现在一个农家孩子,没考上大学,就只好在家里种地或出外打工,一旦考上大学,拿到文凭,就跳出“龙门”成了社会精英,所以农民们再苦再累再穷,也要想方设法供孩子上大学。 如果农村开办大专、大学远程教育培训,培养出一批批农村精英,农民们就不一定非去挤社会大学这座独木桥了。 再次,培训内容要结合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要全面广博。现在我们的科技下乡、文化下乡,这种点点滴滴的培训形式,多是应用技术知识,比如果树的修剪、蔬菜的裁培、沼气等日常生产生活应用技术。这对帮农民生产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是十分有益的,但举办定期培训班,只培训科技知识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党的政策和思想品德的培训。我们要建设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貌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五句话每句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思想道德方面的,而且思想道德问题更是渗透到了这五条要求的各个层面。比如“生产发展”,就有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生活富裕”,就有个富了干什么的问题。现在一些人富了,不是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或者热心于公益事业,济困扶危,而是去赌博,或干些没名堂的事情。再比如“乡风文明,村貌整洁”,这更需要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去实现。遗弃父母,兄弟不和,邻里为一点小事闹纠纷,不讲公德,几乎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过去我们在农村常会看到一些大家族,弟兄们和睦相处,甚至几代人生活在一个家庭,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家庭了。现在的家庭越来越小,孩子结了婚就要和父母分家。这有生活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传统道德遭到了破坏,家庭失去了维系的纽带。所以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特别是孝道,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和谐家庭、文明乡村是十分必要的。再比如“管理民主”,这不光是干部的事,更是老百姓的事。如果村民们连什么是民主都不懂,管理就成了干部的事,民主少了一点,就成了“民王”。所以对农民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农民当家作主、参与村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就成为我们培训农民的重要内容。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从建设新农村伊始,就应该把农民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在农民生活富裕的同时,让农民的思想也富裕起来。
作者:张万准 ( 原载《陕西日报》2007年4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