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读物

张万准:浅谈廉政之前提

点击量:820   时间:2018-08-13 03:02:25
       (出自党建读物出版社)今年全国“两会”后,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贯彻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和部署,认真治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问题,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务求取得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成绩。

       廉政建设是多年来我们党极其重视并贯穿干部教育始终的重要工作。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就教导我们的党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革命是为大家、为人民群众的,江山是人民的,人民享有国家的一切物质及精神财富。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和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是完全为人民服务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理应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因为有这样公而忘私的思想品格和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精神,才能为了拯救四万万五千万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人民大众,履汤蹈火、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前辈身上,根本谈不上什么不廉政的问题。即就是队伍中出现几个蛀虫,也能及时得到惩处。如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2年,就对刘青山和张子善贪污国库资金三十六万之巨的案件,给予了严厉的打击,对二贪执行枪决,此肃贪之举震惊了中外,影响极其深远。

       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廉政却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自然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有关,也和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制度、法律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但我认为最根本的深层原因,还是思想道德的沦落。因此,在我们加强廉政制度、法规建设的同时,务必把思想道德的重建放在首要的前提性的地位。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我参加中央党校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培训班所学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及我党在廉政方面的理论,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廉政方面的内容,目前党委、政府加强廉政工作应下功夫从忠、孝、仁、义、礼五大观念确立这个前提抓起。提出这些前提的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江泽同志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广大干部的人生发展为本,让广大干部用忠、孝、仁、义、礼规范行为,在廉政方面做到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下面,我就分别谈一谈廉政的五大前提。

       第一大前提是忠。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前提。忠,衷也。忠心等于衷心,忠是忠诚无私,尽心尽力。忠心与衷心,两个词是同音同义。忠心是名词,指忠诚的心,如赤胆忠心、忠心报国、忠诚、忠烈、效忠、忠于人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等;衷心本来也是名词,指内心的想法,如衷心拥护、衷心感谢,还有倾诉衷心、互诉衷心等等。这里不必从字眼上对忠字多谈,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确立对忠的观念及其应用。忠有忠道,忠道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绝对不可废弃的。忠是主要用来弘扬至公之理,劝勉至诚之心,忠信是治理国家的主要内容。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虽然我们对旧的思想道德文化进行了持续的批判否定,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问题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忠于领袖推向极端,疯狂推行愚民政策,搞什么早请示晚汇报,天天跳忠字舞,唱忠字歌,颠倒了黑白,混肴了是非,搞乱了人心,也给好端端的忠字涂抹了层层又臭又黑的污垢。现在人们对忠字的原本要求已很淡漠,一提忠字就好像守旧、古板,甚至感到有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左”的味道。由于对忠字的误解和淡化,我认为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腐败不廉政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公务员对党的忠诚问题,也就是少数公务人员对党对人民不够忠诚所造成的。尤其是个别高级干部阳奉阴违,对中央汇报时一套,自己做时搞另一套,明里对人民保证一套,暗里搞中饱私囊的另一套。他们意识里没有忠道,不知道忠道能使上下级关系牢固不破,能使国家安定团结,能通过把人民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而感动人民;不知道忠道能使个人安身立命,使家庭兴盛发达,使国家走向胜利的道理;不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就是广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马列主义,忠于人民的胜利之果。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用“为人民服务”和“完全彻底”教育人民,那时的人民群众中还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如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等做人做事的常识性的东西。那时人们不仅继续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又受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培育,这样双重教育的结果,人们的行为规范把握的就比较好。后来,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特别是“文革”动乱的破坏,传统道德文化被视为封建糟粕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摧残,直至现在,真正懂得传统道德文化的没有几个人。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滑坡。这无疑给廉政建设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从以往的腐败案件看,一个党政领导干部或国家公职人员,一旦丧失了道德,不讲忠、孝、廉耻,就什么丑事都干得出来。

       忠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有着多层次的深刻含义。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忠也者,以其心之谓也。对个人始终如一这是忠的起点,对家庭忠诚不二这是忠的发展,对国家忠诚不二这是忠的最高境界。只要个人表现如一,实在任事,各种发展自然而来;只要全家忠诚相待,家庭就会和睦笃亲;只要全国上下一心,国家就能治理得繁荣富强。我认为,在践行忠道方面,几代中央领导人给全国广大干部、广大人民作出了榜样。开国领袖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七位亲人捐躯,自己和后辈们两袖清风、一尘未染,真是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自己称作“人民的儿子”,为了让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日夜操劳,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强了,生产力发展了,人民向伟人发出“小平您好”的感恩之声。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忠于人民,提出了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带领人民跨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人民、对国家、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无限忠诚的伟大实践。这一实践,带来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拿我们老百姓身边的事来说,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给农村减免农业税,给农民工办保险,给企业退休人员连加养老金,大力普及高中以下教育,加快保障房建设,加大福利设施投入,大力兴办养老院,使就业率不断上升,使人民安居乐业,使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日渐形成,真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对下级爱、对人民忠,党的总书记做到了,国务院总理做到了,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下级的省部级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做?我认为不光是文件上写的紧紧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他们的旗帜,更重要的是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心耿耿落实在行动上。如同古训之意,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匡正补救国家之失误,平息解释人民之不满,促进社会平衡与和谐;任用贤明的人来治理国家,端正自身之威严,使广大人民群众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恩德,并且不断感受到教化。

       在现实生活中,忠于党中央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因为党中央是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代表和模范践行者。圣人本无心,只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因为没有这些意识,给国家造成损失,给人民带来灾难,给家庭带来痛苦,自己本人也蜕变为历史罪人。这也警示各级领导和公职人员,忠于党必须做到清廉、公平、严明,即清、平、明。清白廉洁就不会有什么贪欲;公平公正合理就不会以邪压正;办事严明就不会使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信任感和幸福感。一个地方,没有人不想过安定生活,政府只要顺民意,就能使民众安定下来;没有人不想发家致富,政府只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怎样走上富裕之路,并以笃信仁义道德激励人民,使人民的思想、心绪稳定下来,自觉遵循法纪之规、道德之距去创业、去致富。总之,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这里还需要指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不光是领导干部的事,而且是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事。国家领导人做到了,我们普通群众及在各行各业从事职业的人员,也理应恭敬的遵守国家的法令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在家孝敬父母,尊长爱幼,勤劳的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满足家用;做企业的要合法经营,产品保质保量,对民众、对人民负责,并要照章纳税。这是各层次从广义方面而言忠于之事。

       还有狭义方面的忠于,这就是我提倡的忠于自己、忠于家庭、忠于亲戚。首先,狭义方面的忠于自己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忠于自己的身体,不胡吃海喝,不抽烟,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去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忠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内涵有两点,一点是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把人做好,第二点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把事做好。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问题非常突出,如大学生,由于应试教育削弱了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学生在校学业务知识多、学道德知识少,因此本末倒置,使学生在就业上往往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定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人就不会有机会做事。其次,就是忠于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由无数个家庭构成的。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夫妻和谐,上对双方父母孝敬,下对子女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夫妻双方不忠不诚,这个家庭肯定是不幸福的。家庭不稳定,对社会、对本人工作危害极大。再次,就是忠于亲戚。因为亲戚是社会的小团体,是一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力量。在亲戚这个小团体里,一般情况是出不了几个头面人物的,如果有,这些头面人物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亲朋,使他们都能遵纪守法,安居乐业,不给你工作造成大的影响,让你为党为人民安心工作。这些都是广义与狭义方面有关忠于的内容。

       在我和有关人士谈干部忠于党的问题时,他们认为权力必须接受监督,这是世界上一切政权能否长久的关键。一个政权如果失去了监督,或者放松了监督,尤其是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没有不出问题的。这看法是对的。但我认为,监督本身只是对人们行使公共权力行为的外在控制与约束,不可能从根本上堵塞其用公共权力谋私的思想和行为。孔子在论语中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且耻也格”。单一用制度用监督去规范一把手,有用,但有限,因为他会想方设法规避监督,就会你有政策他有对策的一套。你监督了他们人身,但你监督不了他的思想,你监督了他八小时在工作单位,你监督不了他在八小时以外,因为单一用制度去监督他则“免而无耻”。一把手一旦丢掉了廉耻,丢掉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丢掉了道德观念,谁也防不了他。“家贼难防,偷断禄粮”,因为他可以借用权力给自己留出不受别人监督的空间。所以我认为,你对一个不忠于党和人民的人的监督,力量是苍白的甚至是没用的。

       再者,剖析这几年出现的一些不忠于党和人民的不健康之事的原因,就是没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效地统一起来。用道德教化人民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办法,因为使用这样的办法,人民群众就会不知不觉的向好的健康的方面发展。用法律管理国家,我认为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办法。但依法治理的手段,带有强制性,人们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机械的按照规定好的条文去办事、去约束自己,以求得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完全被动行为。我在《弘徳集》一书中写的《腐败是体制问题更是道德问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大工作创新》两篇文章,突出讲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这里,我又要特别呼吁党和政府,更好地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一要多给广大干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让人们起码了解以德治国的基本常识。二是要对广大干部进行政治忠诚教育,多讲关于“忠诚”的传统理念,使干部树立起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思想。有了这个“三忠于”,而且是真心实意的“三忠于”,就能比较好的解决老百姓讲的“村骗乡、乡骗县,一骗骗到国务院”的不忠诚现象。如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里,人们都一个个对对方忠诚、对上级忠诚、对国家和人民忠诚,社会就能和谐稳定,各行各业均能迅猛发展。以上是我对根治腐败讲的第一大前提,就是强调做官要有一个对党对国家和人民忠诚的心。

       第二大前提就是要用孝道教育人民。孝,道德之本也。孔子在孝经里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始于事亲,中于报国,终于立身。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这段话前几句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都是从父母那得来的,应该特别爱护,使他们不要受到毁坏、伤害,这是孝的起码要求。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功业,并遵循社会规律干成较大的事业,对人民有大的贡献,从而扬名于世,并且使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孝的最终目标。真所谓起点是侍奉自己的父母,然后是努力为党和人民尽心尽力,最终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并能立德、立业、立言。后面的两句话是讲任何时候都要想着你的先祖,遵循他们的道德观念,效法他们合义合理的言行,去修行你的功德。我认为,孝道既是立身立业之基,也是忠心报国之基。试想一个对父母毫无孝心的人,能对党和国家忠心不二吗?当然父母也是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既然父母不是完人,就是说父母在有生之年也有缺点和优点。如果作为后辈的儿子女儿是父辈做事的延续,如果儿女为党、为人民把事做的大做的好,在你所出生地的人们都会称赞你的父母教子有方,把你父母的优点全讲出来,并还要夸奖你的老祖宗,说谁谁他祖爷爷、爷爷多好多好。假如你把事做不好,特别就像之前抖出来的大贪官,在他们的出生地,人们肯定在说某人父辈的缺点,说他父母教子无方,怎么就培养出这样的孽种,并且还要骂他败坏了地方的声誉,骂他“八辈祖先亏了人了。”所以,一个人做事要对得起党和人民,对起对不起直接影响着你的父母、祖先、祖宗、地方的声誉和亲族的幸福指数。他们因你出了问题而心情不好,能幸福吗?人们讲某地方出了清官,或者说某地方出了赃官,某地方出了个孝子,某地方出了个忤逆,地方能不受影响吗?所以一个人的德行直接联系着父母、祖宗、地方的声誉,也可见孝的作用。对此,可参看我写的《弘徳集》中《漫话人、神、鬼》一文,还有我对“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等古训的诠释,这里就不做多的解释,因为大家一看就会更加明白百善孝为先,明白孝也是反腐倡廉重要内容的道理。

       第三大前提是仁。这也是根治腐败的关键所在。孔子讲,广敬博爱、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亲亲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所谓仁,就是爱人,有爱心,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这是孔子仁学的核心,也是具有普遍价值的道德范畴。孔子还讲:仁人就是君子。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意思是所谓君子,出言必定忠信,心中不怀怨恨,有仁义的品质却不夸耀,思虑通达明白而言辞毫不武断,待人宽厚,信守道义,自强不息,行动缓慢的样子,有了仁爱之心,不论是党政领导干部,还是国家公职人员,他就会面对各种社会诱惑,产生一种内在的抵制力量和廉洁的欲望。关于这段内容可参看网上发表的我在陕西省政协讲的《厚德载物,不辱使命》中有关领导干部在仁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四大前提是义。义是行为准绳。义者,宜也。就是行为恰当、适宜。什么样的行为恰当、适宜,当然有益于他人,有益于人民:社会、国家、民族的行为。一个遵守道义,一心利党、利国、利民的官员能腐败吗?我们的革命老前辈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宁可舍身,不可忘义,如果当前思想不健康的官员能向他们学习,他还能在本职岗位上为自己谋私利吗?义是公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行权理政必须以义当先。

       第五大前提是礼,礼在根治腐败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礼在古代就是法。作为礼讲“贵贱尊卑”就是给不同行业、不同地位、不同层次的人规定了做人做事的规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各种法规制度。忠、孝、仁、义是从内在意识对人进行规范,礼则是从外在行为对人们进行规范,这样通过内外双修,使人们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构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序关系。作为公家社会公职人员,最起码的要求就是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制度,一旦违规了,就会受到处罚。其次,是礼讲定位。现在这样两部分人,一部分人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另一部分人是既想发财又想当官。这就要给自己定好位。当官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因为人民是当官者的衣食父母,象邓小平讲的:“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你所干的工作人民满意,人民就信任你,人民就把他们的公权交给你,人民就给俸禄供养着你,你就应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如果你思想不健康,你管干部可以用官卖钱,你管基本建设可以用工程套钱,你管银行可以从中贪钱,凡此种种,就好像啥都是自己私人的了。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就是失礼,就是定位不正确。若不赶快调整过来,肯定要出问题的。如果说一个官员真正懂得了礼的含义和自己的定位,严于“克己”,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如同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杜绝腐败的防火墙,廉洁自律也就有了思想基础。

       总之,我认为廉政建设必须抓好“忠、孝、仁、义、礼”这五大前提。因为真正懂得了忠是忠诚之心,念念不忘“三个忠于”,他还能贪污受贿吗?真正懂得了孝的含义,他能为一己私利不顾忌父母、祖先和地方的声誉吗?真正懂得了义的含意,还能去搞那些中饱私囊的腐败之事吗?真正懂得了仁是仁心,还能忘记党的培养、人民的重托,保天下和谐太平的责任,在背地里干不可告人勾当吗?真正懂得了礼的含义,还能去违背规律、去失礼,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吗?只要我们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真正懂得了“忠、孝、仁、义、礼”的含义和要求,并身体力行,腐败问题就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以上是我听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看了近期报纸上报道的个别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后的深切感受。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基层工作者对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想尽的一点微薄之心。今年是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举世瞩目,举国欢庆。我们每一个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好的一面,更要看到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各种因素导致的不和谐不稳定现象相对凸显。因此,一定要居安思危,顾大局、识大体,同心同德,忠诚笃信,努力践行胡锦涛总书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做的更好,努力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有更大的发展,综合国力有更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用优异成绩向党的生日献礼。

(2011年9月6日)

  •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前程朤朤 光照千秋

  •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智慧 棽棽 洞察秋毫

  • 誉满乾坤

    誉满乾坤

  •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创新䲜䲜 引领潮流

  •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志气珺珺 昂首向前

  •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德行穆穆 四海敬仰

  • 岁月峥嵘

    岁月峥嵘

  • 生活䲜䲜

    生活䲜䲜

  •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前程朤朤光照万丈

  •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

    龙行龘龘,威震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