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准 2016年9月3日
“爱党、爱国、爱人民”这话是人们经常说的几句话,看起来已经成了老生常谈,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的深刻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哲学思想和辩证关系。 孔子在《大学》里面讲“三纲”,就是在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今天不谈“在明明德”或“止于至善”,我们只谈“亲民”。“亲民”也就是要身躬力行地与周围的人民群众相亲近,知其所难,助其所危。这是一个很广义的说法,我们知道每个儒家学者都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所谓的亲民,广义上指的是要亲近治下的民众,狭义上则是指要关心周边的每个人,无论为官还是为民,都要有为民着想、关心社会的心,这样才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孔子又讲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地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管理者首先应重视道德建设。有道德的管理者才能感召人才,有人才才有土地,有土地才能生产财富,有财富才能供其所用,有财富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 孟子讲为人服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此句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其大意是,人们都有一颗见人遭遇不幸而有所不忍的心。古代帝王由于有这种怜悯别人的心,这样才有了怜悯下面百姓的仁政。那这种怜悯别人的好心,去施行怜悯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那么容易了。所以我说每个人都有看见人遭遇不幸而有所不忍,譬如突然看见无知的小孩将要爬跌到井里去,都会立即产生一种惊骇、伤痛不忍的心情。这不是为了想跟这个孩子的爹娘攀交情,不是为了在邻里朋友中博得个好名声,也不是由于厌恶孩子的啼哭声才这么做的,而是人的本性如此。从这里看来,没有同情之心,算不了人。这被视为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他还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没有了“恻隐之心”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就会是冷漠的、自私的、甚至残酷的。作为君子只有为人民、为天下的心,才能以保四海;若无此心,自身难保,这是传统文化中孔孟之道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恻隐之心、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广敬博爱之心、大爱无疆之心的部分思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圣西门的思想提炼中主张:在推翻封建贵族以后,科学和工业应当承担起领导责任;随时随地首先关心“人数最多和最贫穷的阶级”的命运;人人应当劳动;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政治将完全融化在经济中,对人的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产生过程的领导。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这些思想具有“历史远见”和“天才的远大眼光”,尤其是他的经济思想给恩格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历史观提供了启发。 我个人认为,在推翻封建贵族以后,科学和工业担当领导责任,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作为领导,随时关心95%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消灭剥削,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有反作用,我认为这也是关心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广大劳苦大众,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大众的立场。 马列主义是“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德”,真正的“道德”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相统一,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从以上传统文化中看,孔孟之道也谈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但没上升到一定高度,只有马列主义才把真正地关心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关心95%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用了量化的概念。 毛泽东主席用马列主义做指导提出了唯物史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主席又讲“我们的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了人民利益工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传统文化,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都是为了我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是传统文化中的“亲民”、“爱民”之道与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我个人认为,爱党、爱国、爱人民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首先要爱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生命的源泉,每一个党员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人民是基础,没有人民就没有党,所以我们党的高级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党的基础,党的执政理念、所有政策都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老子讲:“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们党员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谋利益,帮助群众致富,不与群众争利。干部要有致富的能力和本领,要带领群众致富,而不是光让自己富裕。 党是人民的党,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党和国家的基础。我们目前存在着一小部分人有时也讲爱党,有时也讲爱国,有时也讲爱人民,比如爱党,爱党不爱国、不爱人民。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代表,你爱党的基础也要爱人民,爱国的基础也要爱人民,爱人民才是爱党爱国,没有人民也就没有国。党是舟,人民群众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党为人民服务,人民就拥护党,党不为人民服务,人民怎么去爱党呢? 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民群众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比如,我们有些个别高级干部,在谈话中也谈爱党、爱国,但是对于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辩证关系概念模糊。人民赋予你管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权力,质名在册,公务员的性质和人民解放军等同,解放军能在前方流汗流血,并且一切缴获要“归公”,我们的个别高级军事管理者却忘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贪污人的纳税款项、贪污受贿巨额军费。钱是人民的钱,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放心地让你保管,你却要监守自盗,这是对党和人民的背叛。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不论你是否是共产党人,不管你是有信仰、无信仰的人,我们的社会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我们的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打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爱国也要爱中国共产党,更要爱人民。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前,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存在着道教、儒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社会的现状是广大人民群众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着,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的现状,我们才拥有了这样美好的幸福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我们爱国,必须爱党、爱人民;不爱党、不爱人民,光谈爱国是片面的。 有些人只谈爱人民,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拥有了今天这样美好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与人民群众是统一体,党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 尤其是我们的个别公务员,首先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财产、财富的保管者,你只管拿钥匙,替人民保管财富,你没有任何权利把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据为己有。公务员质名在册,是公家人,你的名字在国家档案里与国家同存。作为一个国家人,首先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有为人民群众服务好,自己才能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振兴和发展小康社会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国家兴亡,我有责任。努力把党和人民群众的事情做好,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伟大目标,才能使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希望我们的共产党员时刻记住:
打天下 坐江山 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 谋幸福 送温暖 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 老百姓是地 老百姓是天 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老百姓是山 老百姓是海 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